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破解执行难 我们一直在路上

发布时间:2019-05-13 09:22:46



    “感谢原局长,也感谢所有执行人员,以前真的是我误会了,你们并没有因为我是外地人而故意袒护你们本地人,如果没有你们付出的辛勤努力,我不会这么快就领到执行款,你们不愧是人民的好公仆。对此前我的行为表示歉意,也请收下这面锦旗”。在河南省栾川县人民法院执行局接待室,家住洛阳市涧西区的韩女士一边说,一边把一面绣有“忠诚卫士 人民公仆”的锦旗往执行局长原宏敏手里塞。

    究竟发生了什么,让这位女士又是道歉又是送锦旗?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2016年,韩某与梁某合伙纠纷一案,经过法院一审二审,最终判令梁某在判决书生效后十日内偿付韩某43578.50元,判决生效后梁某未主动履行义务,韩某申请栾川县法院执行,并提供了梁某的财产线索。执行法官通过执行信息平台向梁某送达执行通知书和报告财产令,责令限期履行。后经过网络查控,执行法官发现梁某名下并无可供执行的财产,便前去梁某家调查,然而梁某的妻子却拿出了离婚证,声称已与梁某在民政部门办理了离婚手续,包括房子、车辆在内的所有财产均已归其所有,梁某净身出户。执行法官遂将此情况电话告知申请人韩某,梁某目前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且目前下落不明,决定依法终结该案本次执行程序,并通知韩某到法院领取裁定书。梁某怀疑栾川法院执行法官有意袒护被执行人而拖延执行,不予配合。案件陷入困境。

    2018年12月的一天早上,原宏敏局长便接到韩某电话,说打听到被执行人梁某在郑州某区开办一饭店,且生意兴隆,收入颇丰,让执行人员前去找人。当天下着鹅毛大雪,但执行法官并没有因恶劣的天气而退缩,原宏敏局长带领两名干警驱车200余公里赶到郑州,几个小时后才找到该饭店,却发现大门紧锁,问周围的群众才知道该饭店老板因为经营不善几天前已经停业,饭店已转让给他人。执行法官在告知韩某后,无论怎样解释,韩某就是不相信,硬说是执行局有人提前给梁某通风报信,还说要去上级反映,讨还公道。

    为了尽快将案件执结,消除当事人的误会,原宏敏局长亲自督办此案,带领执行干警先后到郑州市工商局、栾川县民政局、房管局、车管所和金融机构查询和搜集被执行人梁某的所有线索。2019年4月份的一天上午11时许,原宏敏突然接到一自称是被执行人梁某的电话,说自己在省纪委“有熟人”,今天省纪委领导来栾川了,要请原局长吃个饭,并给原宏敏发送一张配有纪委监察室工作牌照片的彩信,气焰十分嚣张。正愁找不到梁某,现在他却主动现身,为了稳住梁某,原宏敏决定将计就计,假意答应了梁某的要求,并约定地点与梁某见面。就在梁某到达地点后,经比对照片确认是梁某后,埋伏在周围的执行干警迅速将其控制并带回执行局。经过询问,并且在大量事实和证据面前,梁某先后承认了自己为了逃避执行,在诉讼期间与其妻办理假离婚,并将房产和车辆都过户给其妻的事实;所谓的省纪委领导请法官吃饭根本就没有这回事,只是为了想让法官照顾一下自己而编的谎言,照片也是自己在网络上下载的,发送的目的是为了吓唬执行法官。原宏敏对梁某进行严厉批评和教育,就在对其采取拘留措施时,梁某突然慌了,马上说:“我知道错了,现在就还钱,千万别拘留我,我不想进去受症。”梁某急忙打电话让其妻送来1万元,并将购买的轿车作抵押,承诺3日内将剩余款将来,如到期不交,任由法院处置。

    当申请人韩某接到了原宏敏局长打来的电话,告知案件已经执行完毕并通知其领取执行款时,始终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在执行局,原宏敏将该案件的执行情况从头到尾告知了韩某,并将执法记录仪里每次查找梁某的执行视频让韩某看,韩某在了解事情真相后,顿时羞愧难当,连忙道歉,并一再邀请执行法官们去吃顿饭,被婉言拒绝。随后,便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

    执行法官感言:该案能够顺利得到执行,离不开所有执行干警的辛苦努力,也离不开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这起案件只是数千起执行案件中的一件。十几年的执行生涯,早已习惯了各种恐吓、诬陷和嘲讽。有的时候案件执行不了,并不是执行法官没有尽力,而是被执行人根本就没有财产可供执行,申请人也不配合提供财产线索,认为既然已经申请到法院执行,你们就该把钱给我执行回来;有的时候,案件执行终结,当事人领到了执行款,却一昧埋怨执行法官办事拖拉,将一肚子怨气往法官身上洒,咱们只能尽量多做解释工作;有的时候当执行法官受了委屈却无处发泄,只能强忍泪水往肚里咽。虽然大多数的申请人都能理解和配合执行工作,但仍有少数人却总认为是执行法官没有尽心尽力。解决执行难,不能光凭执行法官的力量,要依靠全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执行法官只有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好了,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这也正是执行法官不懈的追求。解决执行难,我们一直在路上!

责任编辑:商梦丹    


关闭窗口

您是第 6121574 位访客


Copyright©2023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