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不让法律诉讼成为白纸

  发布时间:2017-11-28 09:43:41



    我是91年从美丽的江南参军到洛阳二炮成为一名光荣的火箭兵,保卫着一方平安,2011年转业到栾川县人民法院,维护者法律的公平与正义。

  此时此刻,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的同事们那忙碌、不知疲惫的身影一一浮现在我的眼前。看——他们正耐心细致的为当事人答疑解惑;瞧——他们正苦口婆心做思想工作,力争当事人握手言和;叹——他们又一次承受着当事人的谩骂纠缠,甚至威胁。夜深了,他们还在翻阅书籍,查阅案卷,推敲文法,撰写文书,为审理好每一个案件而埋首工作。他们用默默奉献的精神彰显着对党、对祖国、对法律的无限忠诚,他们用勤勤恳恳的态度,演奏着司法为民的和谐乐章,他们用孜孜不倦的精神捍卫着天平的圣洁、法槌的铿锵。

  在人类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有这样一群人值得我们铭记,“除了法律,他们别无所崇;除了良知,他们别无指引;除了正义,他们别无追求!”从铁面无私的包拯,到断案如神的狄仁杰;从明察秋毫的宋慈,到“一枝一叶总关情”的郑板桥,几百年来,他们总被人们津津乐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16年3月13日周强院长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会上庄严承诺,用2-3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如网上查询,网上冻结,媒介曝光,公布黑名单,悬赏寻找老赖,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支持执行,在举世瞩目的十九大,习主席在报告中,明确提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党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主席的发言震聋发聩,全国人民备受振动,备受鼓舞。

  作为法院干警我们更应牢记忠于职守,秉公执法,弘扬正气,是法官神圣的职责。 惩恶扬善,除暴安良,为民解难,是法官义不容辞的义务。

  岁月的长河悠悠流淌,榜样的精神代代相传,一位又一位优秀的法官,以自己对政法事业的赤诚奉献,在老百姓的心中铸就了一座又一座不朽的丰碑。远的不说,就来说说栾川法院的例子吧。

  三川法庭是栾川县人民法院管辖面积大,管辖乡镇多,同时也是离县城最远的一个基层法庭。根据以上特点三川法庭庭长王海涛同志主动深入农村,坚持巡回办案,提高案件办案效率,加大调解力度,就以冷水镇冷水村村民李某诉张某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为例,因张某灌溉农田时不慎将李某农作物淹损,双方就赔偿问题引发纠纷,二人对簿公堂,小问题引发大矛盾,造成李某、张某两个家庭的矛盾又一步激化,王海涛法官经过调查分析,决定就地办案,深入农户家中,将法庭设在村组,同时,邀请人民陪审员、村组组长、村主任等共同参与,积极进行协调,苦口婆心的说服教育,耐心细致的普法,二人惭愧的说“法庭的工作也不容易啊,以后再也不给你们添麻烦了”成功的化解了此次纠纷。

不知多少次,他奔波在田间地头,不知多少回,他苦口婆心化解纠纷。正是因为有了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和日积月累的知识经验,他成为全院的调解能手和业务骨干,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优秀法官。

    再来说说我身边的另一位同事吧,刚刚研究生毕业的程延涛法官,在处理三川镇姚湾村的朱某诉方某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中,一场不明原因的大火不仅烧毁了大量的财物,还烧尽了原本和睦融洽的邻里情怀。面对无情的大火,一夜间吞噬了两家后院的大量财物,作为面朝黄土、背朝天,收入本不宽裕的方某、朱某两家人来说真可谓是晴天霹雳,那又得好几个年头的勤奋耕耘,节俭度日,那种痛心疾首的难过简直溢于言表。后经相关部门调查走访,但因种种原因,无法查明火灾起因,致使原本和睦融洽的邻里因遭受的损失,反目成仇,争执不休,多次找村镇予以协调,直至对簿公堂。程法官接到案件后,多次走访现场,深入农户家中,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以“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的工作理念努力化解此次纠纷。面对庭审中各执一词的陈述辩论,面对休庭时朱某、方某两家人的喋喋不休,程延涛同志明晰法理,冷静分析,以背靠背,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的思维理念,苦口婆心,宽慰以情,抓住有利时机,以坚实固有的法律素养,以温和而不失威严的法理情怀,成功化解了此次纠纷。

  有人说法官是“刀尖上的舞者”。从孙留定法官执行一起多年欠款纠纷案时,得到了最真切的体现。该案欠款的债务人已经死亡,债权人起诉至法院,法院经过审理认为其继承人应该承担所负债务,判决支持了原告的请求,法律文书已生效,被告也未提出上诉,案件移交执行,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情绪非常激动,辱骂、甚至撕扯,面对当事人的恶意中伤,孙法官感到十分棘手,但他还是坚持用平静、真诚的态度和被执行人交流,当有人问起孙法官,你堂堂一名法官,七尺男儿怎么骂不还口、打不还手时,他说:“作为一名执行法官,遇到不明真相的群众谩骂、围攻,是我执行生涯中平常的事,我们必须忍耐,因为他们不是敌人,是同我们一样的群众,我怎么会去对付自己人呢?”

  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没有显赫的职位,也没有耀眼的名望,没有惊天动地的创举,也没有催人泪下的事迹。但他们勤奋、朴实、兢兢业业而不追名逐利,在公正审判中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在默默无闻中见证着共和国法制的风雨。

  有这样一位法官,年届花甲,别人早已在享受含饴弄孙的快乐,他却仍旧将精力默默奉献给了审判一线,在刚刚过去一年里,他一人便审结了100余件民事案件,并参与合议几十余次,堪比办案标兵。他说,虽然大家都劝我既已退居二线该休息休息了,但双耳里每每响起的那一声声渴望公正的诉求,拷问着我的良心,让我无法停止审判的脚步。

  有这样一位法官,兢兢业业,对待每一起执行案件都如同家事一般尽心尽责,却不曾收受当事人哪怕一包香烟的感谢。他说,如果我愿意,或许我可以生活的更好,但对我来说,当一件案子执结,当事人开怀的笑容,一句感谢的话语,就是我最大的财富,这远比任何物质上的收获更加让我满足。

  有这样一位法官,将青春都奉献给了人民司法事业,不久前,荣获了一枚人民法院工作三十年奖章,奖章不重,但握着奖章的手却微微发抖。他说,回顾我这一生,就好比是一只飞蛾,围绕着火苗在扑腾着,离的近了,会有伤痛,但始终不会放弃,因为这是无法摒弃的天性。这火苗,便是公正,法官唯一而终生的追求。这一生,我问心无愧。

  正是这些可敬的人,把人民的美好生活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让人们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而奉献青春,恰似一场春雨,润物而无声。如今,在他们的传承下,我们定要将这润物无声的精神坚守下去,让这场春雨洒落在洛阳这座城市的每一个法院的角落。

  战友们的每一个小小改变,都将成为这座城市变得更加美好的一次证明,也是提升法官格局塑造法院气质更加美好的一次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辛苦的努力,也许我们每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只要夯实我们脚下的每一步,沿着前辈们的路坚定的走下去,司法、公平、正义的康庄大道必将在眼前呈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定能实现。

责任编辑:商梦丹    

文章出处:栾川县人民法院    


关闭窗口

您是第 7970416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