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那都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是为群众谋利益的。”
“你们组那块边坡荒地闲置十年也得不到一点收益,村里也是考虑到协议即将到期,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与另一公司签订占地协议,不仅闲置的荒地能变废成宝,群众也能从中获得利益,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嘛。”
“再者说,两个企业交的租金你都已经收了,群众也得了实惠,我觉得这个协议还是继续履行下去。”
“如果坚持要确认协议无效,不但群众失去了经济收入,企业投资的一千多万元建厂的损失又有谁来承担?利弊你也得权衡一下。”
全国人大代表杨来法在其工作室对原告做起了思想工作。4月14日下午,杨来法代表与潭头法庭程延涛法官对一起合同纠纷案件进行诉前化解。
2011年,原告与案外人某矿签订《土地租赁协议书》将该村民组的边坡荒地租赁给该金矿,期限十年,有固定租金。
2017年,该村民组在更换组长后又与被告某加工公司就上述租赁的一部分土地签订《占地协议书》,也约定有租金。现任居民组组长认为被告改变了原承包方案,侵犯了原告以及某矿的合法权益。原、被告经多次协商未果,诉至法院,要求确认该份《占地协议书》无效。
案件起诉到潭头法庭后,庭长程延涛认为该纠纷涉及到该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乎营商环境,为使矛盾纠纷得到妥善化解,便邀请杨来法代表进行诉前调解。
由于原告坚持自己的诉讼请求,杨来法代表、程延涛法官和调解工作室的其他三位市县人大代表分别做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释之以法,经过近4个小时的努力,双方情绪有所缓解,决定坐下来再进行协商,案件进展有了好的发展势头。
每遇到棘手的案件,杨来法代表总是抱着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跑了一趟又一趟,调了一次又一次,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进行诉前调解,尽力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栾川法院借助“杨来法诉前调解工作室”的优势,充分发挥全国人大代表的公信力、影响力、协调力,成立包含市县两级代表、委员以及有威望的人士组成的调解队伍,积极为人民群众提供分层次、多途径、高效率、低成本的纠纷解决方案,助推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助力打造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